随着“十四五”整体规划的顶层设计以及推动实施,我国的储能产业必将实现“指导意见”中确立的“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能源领域经济新增长点;全面掌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储能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部分储能技术装备引领国际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并拥有国际话语权;基于电力与能源市场的多种储能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储能在推动能源变革和能源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全面展现。
将清洁电力转化技术与先进的储能技术相结合的全生命周期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能独立运行,“自发自用、余电存储”,缓解了用电对电网的冲击;在能耗方面,使用储能系统给动力电池充电,并利用峰谷电价,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并减少了用电成本;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吸收低谷电,并在高峰时期支撑快充负荷;同时以光伏及风力等新能源发电系统进行补充,有效减少充电站高峰期的电网负荷,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同时,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功能。
发电侧
新能源供大于求以及大规模风光电并网导致主电网不稳定的情况下,采用光伏增储或者风电场增储的方式,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稳定性问题。储能系统通过直流母线增储或交流母线增储接入原电站,通过能量管理系统(EMS)来监控管理整个系统,并支持原电站电力调度中心控制。
电网侧
在输电、变电、配电过程中,于低压交流母线增加储能系统辅助电网供电。电网侧储能系统具备以下核心技术:参与电力系统调频调压,实现储能变流器(PCS)输出电压频率的无差控制;集成VGS控制,并离网无缝切换,稳定输出;采用串行恢复策略,实现系统黑启动功能。
用户侧
储能系统为用户侧电网的迎峰度夏、节能减排、改善电能质量、有效平抑负荷波动、延缓电网增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削峰填谷,创造可观的商业价值;采用典型的两极架构储能系统,利用模块化DC/DC和电池配套设计,对电池进行分簇管理,针对混用电池、梯次电池利用等系统设计,安全可靠,经济灵活。
电网侧储能解决方案
发电侧储能解决方案
四方案优势
1绿色环保
利用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结合的储能系统不需要额外并网点,节省升压变压器,同时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绿色环保;
2减缓电网供电压力
利用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了智能化电网的发展,减少弃光、弃风,提高经济性,减缓电网供电压力;
3 模块化设计,安装简便、维护简单
储能设备一体化集装箱设计,灵活安放,节省空间,直流母线连接,模块化设计,配置灵活、提高效率;
削峰填谷,帮助用户降低零售电费开支、降低需量电费,且储能系统具有便于集成与相关服务的发展,居民及工商业用户侧储能市场将成为全球储能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五、客户价值
全周期高效收益
通过电池系统的高可靠、长寿命、高能效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让“可再生能源+储能”在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上更具优势。
全方位安全保障
从高安全性材料,系统安全,与全生命周期安全出发,提升系统的安全及可靠性。
全流程解决方案
积极拥抱客户需求,用灵活创新的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