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姆网管型工业交换机EGM28M-4G (24电4光导轨式网管型)成功交付天马天文台射电望远镜项目,为祖国的科学研究贡献了一个小小的螺丝钉。
天马望远镜从2008年立项,到2012年落成,历时4年,按计划圆满地完成了项目任务各个阶段所涉及的天线系统、接收机系统、主动面系统、终端系统、台站控制、时频系统、测站建设以及天文试观测等任务。对所有技术指标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天马望远镜所有技术指标均满足或优于任务书中技术指标的要求,实现了我们建设世界级大型射电望远镜的目标。
天马望远镜以亚洲第一射电望远镜建成入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国家国防科工局组织评选的2012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2012年上海十大科技进展第一名、2012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
天马望远镜先后参加并成功完成了2012年的嫦娥二号奔小行星探测、2013年的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2014年的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的VLBI测定轨任务,使中国VLBI观测网的灵敏度提高至1.7倍,大幅提高了VLBI系统的测量能力,为探月卫星的测定轨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中的应用:
2004年1月,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VLBI测轨分系统是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上海VLBI数据处理与调度中心和上海佘山、北京密云、云南昆明、乌鲁木齐南山等4个观测站联网构成,参与完成“嫦娥一号”除发射段外各个轨道段的测轨任务。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中国科学院的VLBI测轨分系统为测控系统准实时提供高精度的时延、时延率和测角等VLBI测轨数据,并参与完成各轨道段的准实时轨道确定与预报,为确保“嫦娥一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环月轨道做出了重要贡献。上海天文台是VLBI测轨分系统的总体单位,负责和实施VLBI测轨和定位工作。
天马望远镜于2013年12月全程参加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X频段的VLBI测定轨和测定位任务。天马望远镜和北京50米、昆明40米、乌鲁木齐25米和上海VLBI中心一起,把嫦娥三号奔月时的测定轨精度提高至100米量级,把着陆器的定位精度提高至优于100米,利用同波束VLBI技术把巡视器的月面相对位置测量精度提高至米级。天马望远镜已成为我国VLBI网的主力测站,由于它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我国VLBI网的高标校精度,为嫦娥三号在奔月、绕月、落月探测时的着陆器精密测定轨和月面探测时的月球车相对测定位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4年11月1日6点42分,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在内蒙古四王子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为后续嫦娥五号任务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天马望远镜和上海VLBI中心、密云站、昆明站、乌鲁木齐南山站一起组成VLBI观测网,从10月24日开始,全程参加了地月转移两次中途修正、月球近旁转向、月地转移中途修正、服务舱着陆器分离等测控段的测定轨任务,并以其高灵敏度为VLBI测定轨精度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天马望远镜今后将继续参加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探测、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任务,为探测器保驾护航。